活在温哥华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7|回复: 0

分别42年的老战友在《今日头条》上默默关注我很久,终于认出了我

[复制链接]

3396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10194
发表于 2025-2-2 18:4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我在头条重逢老友# ​说出来有点儿匪夷所思,从1983年分别至如今42年过去,一直没有联系的一位老战友,一两年来一直在《今日头条》上默默地关注着我,他是我忠实的“铁粉”,通过经常阅读我写的军旅生涯的文章,终于认出了我。
经常看《今日头条》、在头条上创作的自媒体作者,都用的是虚似的网名,通过阅读根本无法了解到作者更多的详细信息,更不要说认出熟悉的人了。所以,我与老战友通过《今日头条》的相识,才让人有一种匪夷所思的破天荒之感。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微头条,说的是我的微信群中有一个“知音”群,群成员来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期间在部队报道组工作中结交的同甘苦共患难的20多位战友。文中描述了我们这个群成员喜欢文字写作、回忆部队生活、关心国家大事,客观理性看待共同关心的问题开展讨论的几个特点。
在阅读文末的评论中,发现有个网名叫@恩情满满的朋友,在评论中突然问道:“你是✘✘吗?”​直接点出了我的名字。
我一看,这个人虽然是我的“铁粉”,但长期以来却一直没有察觉。疑云重重之下回复他:“你是谁?我不认识你。”
过了一天,他在评论区里回复道:“我是张✘✘”。
一看到这个名字,我立马反应了过来,这不就是我当年当兵的时候曾在团里、师政治部和军政治部一起工作过的老战友么?!
我立刻回复了“是”,然后在私信中告诉了他,我是✘✘,并向他通报了自已的手机号码。
比我大7岁的这位张姓战友,还不会使用头条上的私信功能,他直接把自已的手机号码发在了评论区的回复当中。
42年未曾谋面的老战友终于联系上了!我俩都不约而同地、急切地拨通了对方的电话。
我急切地问他:你看我在《今日头条》上发表的文章,怎么就能对上“号”,揣摩着是我?
他说:我关注你很久了,读了你写的多篇回忆军旅生涯的文章,总觉得你写的人和事,都是我们老部队的。比如,你写的《我当兵时的团长政委双双被提拔为大军区副职晋升为中将》,我也在这两位首长领导下工作过;你写的《那年元旦正放着假师政委突然要我跟他下部队所为何事?》,写的也是咱们师的范政委;你写的《我们的师政委14岁就参加了敌后武工队》、《从当新兵到提干部李副团长骂过我三回》等等多篇文章,看过之后,我不断在自已熟悉的战友中捉摸排查,这个作者是谁。结合你文章中描述的你曾经在军师团三级政治机关当过干事,确定了我的判断。
“哇,你像个‘福尔摩斯’,真可以到‘克格勃”去应聘了!”我说。
“哈,哈,哈!”我们两个爽朗地大笑了起来。
这位张姓战友,比我大7岁,比我早入伍6年,虽然我俩不是一茬兵,当年也不在一个团,但由于工作关系,相互之间却特别熟悉交往甚密。
我1977年在团政治处报道组当战士报道员的时候,他是师政治部宣传科的干事,经常来我们团蹲点抓典型总结经验,作为报道员的我,从那时起就配属他们的师工作组开展工作。
记得1977年,师团工作组联合进驻我团三炮连,抓“学五卷促大干”试点的时候,我和这位张姓战友在一起工作过好几个月。
1981年我调任师政治部组织科当干事的时候,张姓战友已被调往军政治部宣传处当干事。
1982年8月,我被调到军政治部组织处当干事。报到的第一天,在办公楼里遇见了我唯一认识的人——张姓战友。他当时家属已随军,住在军部家属院,招呼我,中午到他家吃西红柿面。
人生地不熟、满是陌生面孔之下的我,顺势答应了他。我到军政治部组织处上班第一天的第一顿饭,就是在这张姓战友家里吃的。
那年军队干部年轻化知识化,张姓战友被提拔为军政治部宣传处副处长。1983年年底,我从军政治部组织处又回到我当兵时的团里,被任命为宣传股长。
从那时起,我与张姓战友就再也没有见过面。后来不几年,我就转业回地方工作了。张姓战友则一路平步青云,从副团职做到了正师职,担任过我们师的政委、军政治部副主任,最后在地级市军分区政委职位上退休。
同我一样,张姓战友也是从写部队的通讯报道出发,一直在团、师和军的政治机关从事内部材料写作,酷爱文字工作。不同的是,他有当官的命,而我呢,只有一辈子“爬格子”的命!
张姓战友的常住地在太原,我的常住地在西安。两人语音聊天结束的时候,他说,咱们视频通话,让我看看你!
视频接通,我看到,当年的张姓战友,虽然大我7岁,今年已77岁了,如今却仍不显老,仍旧是大脸盘,大嗓门,大富相,哈,哈,哈,爽朗的笑声不绝于耳。
与张姓战友联系上以后,激动得我好几个晚上都睡不好觉。他让我把自已写过的文章发给他,我发了七八篇,怕他烦,他回复:“有了就发,多多益善”,老战友之间,就是这样的情深意重,源远流长。
我可以大胆地断定,在我14800多的粉丝群体中,仍然藏匿着不少我曾经的朋友特别是战友。因为近两年来,我写的军旅题材类文章颇多,特别是去年7月团政治处战友聚会之后,连续发布了多篇相关的纪实文章,一传十,十传百,引发了许多战友的关注。只是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只愿意“冒个泡”,没有像张姓战友这样细察深究而已。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样的“真人不露相”,默默地关注也是一种情也是一种爱,也同样令人感动和慰藉,同样会使我受到鼓舞。
《今日头条》,谢谢你,你给多少人搭起了沟通的桥梁,你使多少老朋友圆了重逢的梦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活在温哥华

GMT+8, 2025-7-5 04:39 , Processed in 0.01970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活在枫叶国

© 2001-2023 www.vanasian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