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温哥华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6|回复: 0

军事专家戴旭:世界范围内,目前没有国家敢在军事上和我们较量

[复制链接]

3396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10194
发表于 2025-3-28 23: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章内容均有可靠的信息来源,相关信源加在文章结尾
【前言】


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敢在军事上与中国较量,你或许会觉得这句话,多少有点过于自信了,毕竟,美国依然被看作是军事强国。
戴旭的这番话背后,真的只是空洞的自夸吗?中国近年来的军事成就,是否真的让我们有底气说出这样的话?



【戴旭的言论】


戴旭,这位名声在外的解放军空军大校,他的言论常常引发舆论的热议,他是中国军事界的资深人物,还是国防大学的教授,背后有着强大的“官方背景”。
这些身份让他的言论不像普通专家那样简单,而是充满了权威性和深度,很多人觉得,这番话有点过于自信,甚至有些偏激,它听起来像是在挑战全世界。



但从军事专家的角度来看,这并非没有道理,他是在发表个人看法,这番话的背后,是中国近年来飞速发展的军事力量和技术进步。

作为军事战略专家,戴旭的每一句话都透露着深刻的思考,他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普通人的想法不太一样。



中国的军事力量并非表面上的硬实力,背后更有一套严密的战略体系,其包含了技术创新、兵员素质、战斗意志以及国家动员的能力。
这些言论,实际上是对中国军事成就的认可,是他对中国军事发展趋势的高度评价。



“反介入/区域拒止”这一战略,可以说是中国近年来军事发展的核心之一,这一策略的目标就是不让敌人轻易地进入到中国的核心利益范围。
特别是在海上,美国等西方国家常常在全球范围内活动,我们通过这种战略,限制了他们在亚太地区的自由行动空间。



这一策略是中国强大的海军力量和陆基导弹系统做支撑,我们的反舰导弹、反导系统都在不断地进步,这使得敌人要想在中国的近海行动,必须经过层层的高科技武器的打击。
这种策略是我们的防御,也是一种威慑,向外界展示了我国在亚太地区的主权和战略意图,这也会死是我们在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时,一种非常聪明的应对方式。



我们通过不断提升技术、增强军力,逐渐形成了一种“控制海域”的能力,有效保障了国家的安全,也为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戴旭提到,中国的综合实力保障了国家的安全,它包括军事力量,更多的是国家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而祖国在这些方面的提升,给了我们足够的信心去面对任何挑战,从国内的经济发展,到国际舞台上日益增强的话语权,都是我们逐步展现的力量。
单靠经济和科技发展并不足以保障一个国家的安全,真正的保障还在于动员能力和国家意志,我们在应对任何外部威胁时,展现出国家动员体系和全民的战斗意志。



这种精神力量,才是最具威慑力的东西,比如说,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们装备落后,但凭借顽强的战斗意志,最终取得了胜利。

而今天,中国军事现代化在不断推进,战斗力和战斗意志的结合,构成了中国强大实力的基础,这让我想知道我国在哪方面做出了实力的突破。



【我国的国力提升】


中国的钢铁产业,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它离军事有点远,事实上,钢铁是任何军事装备的基石,近年来我们已经稳稳地坐上了世界钢铁生产的“头把交椅”。
钢铁是建筑船舰、飞机、坦克等武器的基础材料,拥有庞大的钢铁生产能力,也就是说我国在武器生产方面的底气十足。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国家就十分注重钢铁产业的发展,在那个阶段,通过引进技术来发展钢铁生产,还进行了大量的自主创新。
从“两弹一星”到现代的航母、隐身战机,这些高端装备的生产都离不开钢铁这个基础,因此,储备它是为了满足国内的需求,能够在未来的高强度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背后看似简单的钢铁产业,其实早就成为了我国军工不可或缺的基础,从钢铁到精密制造,逐步形成的完善供应链,是现代中国军事崛起的核心之一。
而这既有传统的工业优势,也有不断创新的科技支持,从国内的装备生产,到出口到世界各地,它都在默默为中国的军事威慑增添着力量。



如今,航母的建设成了最能体现“硬实力”的标志之一,它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海上作战能力,还象征着战略投射和全球影响力。
中国的航母发展,从最初的辽宁舰到如今的山东舰,再到福建舰的建造,短短几年时间内的进展让世界震惊。



早期中国确实缺乏大型战舰的建造经验,但随着技术的逐步提升,尤其是从“辽宁舰”到“山东舰”的持续改进,我国已经在航母建设上走到了世界前列。
而且我们并没有停留在航母的数量上,追求质量和作战能力的全面提升,从舰载机到电子设备的完善,每一步都在为中国未来的海上作战布局铺路。



航母并不是中国军事发展的唯一亮点,隐身战斗机,尤其是歼-20的成功研制和试飞,作为中国的五代机,具备了与美国F-22等隐身战机对抗的能力。

我们的隐身技术起步较晚,但各项技术的突破使得国家不再是技术的跟随者,开始站在了技术革新的前沿,这个转变反映了我们在军事技术领域的全面崛起。



关于中国的火箭军,可能很多人会直接联想到中国的导弹力量,它的存在是中国战略威慑的一部分。
东风系列导弹,特别是东风-41洲际导弹的成功研发,给了国家全球打击能力的强有力支撑,它的射程覆盖全球,精确度高,反导能力强,几乎使得任何国家都无法忽视它的威胁。



火箭军的威慑力在于导弹的数量和质量,还有不断提升的战略投送能力,进一步加强了自己的核威慑力量。
美国曾经在全球范围内有着无可比拟的战略优势,但中国的火箭军,让这一切变得不同。



东风系列导弹、反舰导弹、高超音速导弹等一系列先进武器的研发,使得我们的导弹力量成为全球范围内不可小觑的存在。
这一切来自于武器研发能力的提高,还有中国政府对于国家安全战略的长期规划,导弹研发不止停留在军事技术的层面,是国家战略的延伸。



中国综合国力不断的提升,火箭军的力量也逐渐从“防御”转向了“威慑”,从而有效增强了中国在全球政治中的话语权,但我们也需要对未来的发展局势保持警惕。



【未来的预警】


未来的全球局势充满了不确定性与挑战,尤其是在欧洲的俄乌冲突、巴以的长期对抗,提醒我们,和平的表象下其实暗流涌动,全球随时可能爆发局部甚至大规模的冲突。
世界并不像某些人所认为的那样永远保持和平,国家间的矛盾和争斗依然存在, 对中国而言,这些全球冲突的发生已经不再是旁观者的事。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利益早已扩展到全球,无论是能源供应链的稳定,还是在全球政治中的话语权,我们每一步行动都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与发展。
而且,祖国的崛起也带来了其他大国的焦虑,因此他们在经济、军事等多个层面对中国采取了一定的制约措施。



面对这些外部挑战,通过加强自己的军事实力、提升国际战略布局,进一步巩固自己的防线,世界上任何国家想要对中国形成威胁,必然要权衡自己的得失。
尤其是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和战略布局上,美国开始强调“亚太再平衡”战略,加大对日本、韩国等传统盟友的军事支持,还在南海、台湾海峡等敏感地区进行频繁的军事巡航。



这种战略调整是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深刻忧虑,它意识到,在军事技术、航天能力等多个领域,中国已经逐步追赶并开始超越、
为了应对这一变化,美国加大了自身的军费投入,即使是美国的智库和军方,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军事实力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美国,特别是在区域战争的能力上。



面对外部威胁的不断增加,中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军力的提升固然重要,但我们需要提高保持警惕与敏锐的反应能力。
近年来,我国在传统军力上进行了大规模提升,还在信息化、网络战等新型领域做出了积极部署,逐步构建起了能够应对现代化战争的全方位作战体系。



从“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到高超音速导弹的研发,甚至是量子雷达等新技术的突破,都表明我们已经为可能的冲突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不过度激进,也不掉以轻心,通过不断提升军力,增强战略威慑力,加强对外交往与合作,形成了一种在保障安全的同时,避免过度冲突的平衡。



【结语】


戴旭的言论所体现的是中国日益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战略定力,从钢铁产业到航母战斗群,从导弹技术到网络战的布局,所有这一切都在为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奠定基础。
全球局势充满变数,我们在捍卫自己安全的同时,通过一系列的战略布局,确保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的长远利益,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强大的综合国力和日益增强的军事实力。






信息来源:
中华网热点新闻————军事专家戴旭:目前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在军事方面敢和我们较量
新华网————新华军事-名家专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活在温哥华

GMT+8, 2025-7-23 03:15 , Processed in 0.02119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活在枫叶国

© 2001-2023 www.vanasian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