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温哥华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2|回复: 0

美国宣称“掌握锆石导弹秘密”,俄方演习视频引发技术博弈升级

[复制链接]

3396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10194
发表于 2025-3-18 17: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作者:曾文昊,马宇骁,段智中,郭昊东

事件背景:一场被“全程围观”的导弹试射

2023年10月,俄罗斯海军在地中海展开了一场代号未公开的军事演习。两艘22350型护卫舰“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与“戈洛夫科海军上将”号、一艘“新罗西斯克”号柴油潜艇以及岸基“堡垒”导弹系统参与了行动。演习中,俄军高调试射了备受瞩目的“锆石”(3M22 Zircon)高超音速导弹,并从多角度拍摄了发射视频。然而,这场看似常规的演练却因美国的“深度介入”演变为一场技术情报战。

美国《战区》网站随后以《美国人高兴地说:“我们现在对‘锆石’了如指掌了!”》为题发文,宣称通过分析俄国防部公布的视频和乌克兰战场残骸,已破解“锆石”的技术谜团。但俄媒尖锐指出,美方结论几乎完全依赖俄官方素材,其“自信”背后暗藏认知局限与战略焦虑。




改变战场的新兵器:俄罗斯“锆石”导弹
技术交锋:从视频帧到残骸碎片的“拼图游戏”

    美方如何“解剖”锆石?
    从导弹的飞行中可以获得很多数据,这一观点在上个世纪就已为人所知。军事工业发达的国家建造了专门针对导弹的侦察机,无论是洲际弹道导弹、太空导弹还是其他任何导弹。这便是所谓的导弹和太空遥测飞机——俄罗斯有伊尔-20RT,而美国则有RC-135系列。



伊尔-20R



RC-135
美国RC-135系列电子侦察机、卫星以及乌克兰提供的导弹残骸便构成了主要情报来源。演习期间,美军在地中海部署了至少3艘舰船,全程监控导弹轨迹。通过对俄方发布的视频逐帧分析,美专家发现:

    “锆石”从3S14垂直发射系统升空后,初期轨迹与“缟玛瑙”导弹(Oniks/P-800)高度相似,但加速阶段明显更短,符合冲压发动机特征。导弹头部整流罩抛弃后,可见环形进气口设计,与波音“HyFly”高超音速试验弹类似,印证其采用“火箭助推+超燃冲压”双级动力。尺寸与“缟玛瑙”接近(长约9米,直径约0.6米),推测可兼容现有发射装置,降低部署成本。争议焦点:是“升级版缟玛瑙”还是全新武器?
    俄方宣称“锆石”速度达9马赫、射程超1000公里,远超“缟玛瑙”的2.2马赫和300公里(改进型800公里)。但美情报界质疑其性能真实性,认为“锆石”可能是“缟玛瑙”的“高超音速马甲”——通过优化气动布局和燃料实现速度提升,而非颠覆性设计。对此,俄军事博主反驳称:“若仅是改进型,为何需要总统亲自站台?美国X-51试验弹耗时十年仍未服役,这才是焦虑根源。”



“缟玛瑙”导弹



“锆石”导弹
    乌克兰战场:残骸引发的“法医式推理”
    2023年2月,乌克兰基辅法医研究所公布据称是“锆石”残骸的碎片,并发布重建示意图。图纸显示导弹采用两级结构,头部进气口与演习视频一致。尽管俄方未承认在乌使用“锆石”,但英国国防部评估认为,俄军可能借实战测试该武器,“既验证可靠性,又向西方传递威慑信号”。
战略博弈:俄为何突然“透明化”展示杀手锏?

过去,俄罗斯对“锆石”测试高度保密,甚至因美军侦察船密集围观而取消2019年联合军演中的试射。如今态度逆转,背后逻辑耐人寻味:

打破“神秘主义”:俄国防部罕见公开高清视频,被解读为“以透明换威慑”——通过展示技术成熟度,迫使对手重新评估拦截成本。

应对叙利亚危机:演习正值叙利亚叛军南进威胁俄军据点之际。俄媒直言:“若阿萨德政权动摇,地中海的‘锆石’可随时支援。”

多平台适配野心:除护卫舰和潜艇外,俄罗斯官员过去曾表示要计划将“锆石”部署于“亚森-M”核潜艇及陆基系统,形成“海陆空三位一体”打击网,压缩北约反应时间。

对此,美军战略司令部将领坦言:“同一发射管可能装载亚音速‘口径’、超音速‘缟玛瑙’或高超音速‘锆石’,这迫使我们在防御时必须考虑所有可能性——而这是最糟糕的剧本。”




“锆石”导弹
国际反应:技术差距下的“认知竞赛”

北约焦虑: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报告指出,若“锆石”性能属实,现有“宙斯盾”系统对其拦截成功率不足20%。

乌克兰的“碎片外交”:乌方持续向西方提供残骸数据,试图换取更多防空援助。但美工程师私下抱怨:“残骸分析如同拼恐龙骨架,关键部件(如制导模块)始终缺失。”

未来展望:高超音速时代的“非对称游戏”

“锆石”引发的不仅是技术争议,更是规则重塑。俄罗斯通过“有限透明”将美国拖入认知战泥潭——后者既无法完全否认“锆石”的威胁,又难以在短期内拿出对等武器。正如《莫斯科防务简报》所嘲:“当美国人忙着分析视频时,我们已在设计下一代‘锆石-K’。”

这场博弈的终局或许如俄国防部所言:“让他们(美国)慢慢研究吧,但别忘了——真正重要的数据,永远不会出现在镜头里。”




文章来源:国防科技大学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心

指导教师:马建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活在温哥华

GMT+8, 2025-7-20 02:40 , Processed in 0.02161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活在枫叶国

© 2001-2023 www.vanasian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